欢迎访问《中南大学报》校报 - 中南大学  
  
第578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读书与行路

作者:□文新院 谷朴查看:29


  今年暑假我去了成都武侯祠。去之前,我以为能看见映阶碧草,看见柏树森森,我以为我能瞻仰历代文人骚客对这位鞠躬尽瘁的丞相的吟咏。可是现实并不按套路出牌。我从武侯祠出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一盒明信片,一叠成都特色书签和一件印着羽扇纶巾的孔明纪念T恤。我甚至还记得自己在武侯祠对面的锦里喝了一杯古色古香的星巴克呢!你们看,我对这些细节记得特别清楚,但如果你们问我,武侯祠里有什么建筑?有谁的碑文?孔明身边有哪些人的塑像?我还真的是张口结舌,一个都答不上来。
  回来之后,我想了很久:为什么成都景点成千上万,我却执意要去武侯祠?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想来还个愿。《三国演义》 的陪伴,让我很小就知道三顾茅庐、火烧博望的故事,我叹服于孔明舌战群儒、巧借东风的聪明机智,也惋惜于雨落子午谷、病逝五丈原的天妒英才。我想来看看从书中走出来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我还想走出我那三面环山一面望海的家乡小城,看看祖国的青山绿水。所以我来了,跨越几千公里,费尽百般周折来与孔明相会。
  但现实让我失望了。武侯祠里有关于孔明的一切,但唯独,没有孔明。
  读书,与行路,其实这个标题用一种更文艺但也更俗套的方式来讲,就是诗和远方。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和我一样,在读完 《岳阳楼记》后、读完 《滕王阁序》 后,会想去那些书中美得摄人心魂的地方看看。但真正到了远方之后,大部分人应该也和我一样,会对王勃的一句话深有同感,那就是,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我们得承认,书中的夕阳古道,和路上一座又一座的收费站相比,确实是天差地别。但是,不走在路上,我们怎么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请允许我再举一个新疆的例子。我曾在中国最西北的村庄——喀纳斯白哈巴村住了两天。那个晚上,我在当地人搭建的小木屋旁仰望星空。那是一个很冷的夜晚,比现在的长沙还要冷,但我看着那些星星反而感觉自己是被幸福包裹着。第二天我沿着林间小道爬上当地不算太高的小山丘,居然还看到了一条湍急的河流。中国最西北的地方,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干燥的,但这里居然有一条冰川融水汇成的湍急的溪流!我真想不到任何文字能形容这样的村庄,非得要亲自到了那里才能感受到它的无尽魅力。也正因如此,我觉得我应该在路上,而不只是盯着那些苍白的文字。
  话说到这里,或许各位还是不太明白我想表达什么。我想说的是,书里的世界,风光旖旎,路上不一定有;路上的风景,鬼斧神工,书中却也难存。所以我们若想真正领略这个世界的美好,不仅要读书,也要行路。
  所以,即使我早就知道岳阳楼有些名不副实,我还是计划着一有假期就去看看,因为这是我与范文正公的约定。他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洞庭湖,给我划定了一个梦想中的远方。而且我相信,即使文笔好如范仲淹,也不一定能把洞庭湖的所有美丽都囊括进一篇短短的《岳阳楼记》 里吧?不走在路上,怎能了解范公笔下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呢?同样,倘若没有读过岳阳楼记便去观楼,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一座小楼蕴含着的,沉甸甸的爱国情怀呢?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就让我们在书里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中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4742次访问,全刊已有735615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