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大学报》校报 - 中南大学  
  
第5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我与中南共度的时光

作者:□ □叶魏紫 张琪 林嘉会 牟晓薇

  4月29日,中南大学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成年礼。这个住在麓山南路932号的孩子,十八年间迎来送往,成就了无数中南人的独特回忆。
  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为中南大学,对当时的中南人而言,面对崭新的未来,难免感到迷茫和担心:三个不同的学校融合在一起需要协商大量的工作、不同校区的老师之间的不熟悉……但也正是这些压力驱使教职工和学生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完善这个“新”的大学。“这十八年过得既快,也慢。”在回忆起中南的这十八年时,在校任职四十余年的基础医学院教授文继舫不禁感叹时光的稍纵即逝,合并之初自己一笔一划板书了整块黑板的日子依旧历历在目,但当他细细回想时才发现中南的巨大变化已经默默地烙印在这段时光里,使它变得厚重与悠然。而一代代中南人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与中南说不尽的故事。
我初见你时的模样“填志愿时还是中南工业大学,报到的时候就变成中南大学了。”自动化专业2000届校友郑帆一句话道出了自己初入大学的情形,也道出了中南大学刚刚成立时的境况。
  郑帆的2000年,是燃烧的激情岁月。由于当时学校还没有校车,骑着自行车在校本部横冲直撞,无所畏惧地放声大笑,伴着朝阳边奔跑边吃早餐的慌慌张张似乎成了回忆中最美的剪影,那时候的阳光总是灿烂的一塌糊涂,那时候的梦想总觉得触手可及。“每到晚上,男生宿舍楼前总能听到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伴着不时发出的哀嚎声和嬉笑声。”郑帆回忆起往事笑容满面。初建的校园,还没有热水配送,每天都要
提着暖壶到宿舍楼下打开水,因而“左家垅皇家男子技术学院”的“糙汉子”们更愿意用冷水洗澡,美其名曰“锻炼意志”。歌声里夹杂的青春荷尔蒙气息和刻骨铭心的情谊在岁月里穿梭了很久,直到现在,还镌刻在郑帆的脑海里。
  作为一个合并新生的大学,中南与许多老牌名校、百年老校相比,面对着更多的挑战。似乎当时的中南学子也能感受到自己作为学校第一批奠基人身上肩负的责任。“每个人都很努力。”郑帆说:“当时的学校排名不靠前,但是走进这所 ‘低调’ 大学校园的每个学子,都很刻苦,这种个性有些是之前养成的,也有在这所学校里耳濡目染而得来的。”校本部图书馆里的广泛阅读、升华楼里的埋头复习、实验室里的刻苦钻研,伴着勤奋严谨的学风、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他的思想,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
我在中南走过的韶年李淼磊与中南的第一次邂逅,缘于连接着岳麓山和中南大学校本部的一条小路,它领着李淼磊走进中南大学的校园,让她有了对于大学校园、对于中南的最初印象。“当时我就在想,原来大学的校园是这么开放和自由,和中学真的完全不一样。”
  作为 2009 年第一批使用新校区的大一新生,李淼磊拥有许多与中南的“独家回忆”。她常常在新校区D座后的草坪上看书或者打盹,喜欢在图书馆7楼靠窗的瓦特画像下自习,喜欢去二食堂三楼和三食堂的风味餐厅……新校区已经建成十年了,李淼磊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的变化,而其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新校区的树。“我入学的时候它们还只是小树苗,现在都长成了大树,真的是十年树木啊。”回忆起上学
时的生活,李淼磊的声音变得轻柔。
  李淼磊不仅仅是第一批使用新校区的大一新生,同时也是航空航天学院的第一批学子。在大一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李淼磊所在的09级的航院学生一起组建了航空航天学院的学生会。相对现如今已经成熟完备的学生会,作为开拓者的他们因为只有一届学生而导致人手不足,所以删减了一些学生会部门,只留下了最必要的几个。同时,李淼磊也参与举办了航空航天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晚会。因为当时学校的设备部分老化,他们需要在外租用音响和灯光等设备。从航空航天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晚会举办的2013年,到2017年,学校的设备变得更加先进,舞台效果也更好,新一届的航院毕业生不必再去校外租用设备了。李淼磊感叹道:“学校在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我与中南共成年踏入南校区北门,印入眼帘的是一条郁郁葱葱的林荫道。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汪波17岁时第一次进入中南所见到的情景。这第一眼,中南大学的校园给他留下了“典雅”的印象,和他之前所憧憬的大学校园一模一样。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汪波曾惊诧于这所和自己同龄的学校的“年轻”,也因此而对学校实力产生过疑问。但是随着对校史的深入了解,他开始了解到这所“年轻”大学背后的不简单:作为中南前身的三所大学都曾享有盛誉,中南工业大学矿科享誉中外,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长沙铁道学院曾享有中国土木工程“三驾马车”之美誉;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
称赞。三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强强联合,为合并后的中南大学奠定了发展的根基,同时也让汪波同学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转眼间一年就要过去,中南18岁了,汪波也18岁了。来到中南的这些日子里,无论是学习、学生工作还是志愿服务,汪波一样都没有落下。除学习大学课程之外,汪波还在军训时担任通讯员,在院团学会负责新媒体运营,在橘子洲地铁站和市图书馆做志愿者。他像一只忙碌的陀螺,不停地鞭策自己,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尝试新的事物,并且锻炼为人处世的能力。中南见证着他从一个稚嫩的高中生一步步走向成熟,而他也目睹了中南春去秋来,花落花开,一点一滴的变化。寝室楼里的浴室修好了、带有智能结算系统的八食堂开放了、中南大学入选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对于未来,汪波希望借助中南这个平台,努力提升自己,不断深造,同时也希望学校可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吸纳更多的人才,将“双一流”的优势继续延续下去。
十八年的时间似乎是弹指一瞬,湘雅新校区的楼建起来了,染上点点斑驳;校本部的树荣枯交替,攒了几道年轮;天鹅湖里的水终日流淌,不知更新了几波;漫漫岁月春去秋来,连物是人非都来不及感叹,更有谁能数清粉色巨大校门下记录了多少笑颜……与时间并行的是中南不断的成长。此刻,中南大学收到了无数的祝福和赞许,来自师生的、校友的,乃至社会各界的,所有人的祝福汇集,都凝结在“越来越好”四字之中,这是对母校最朴素而炽热的期盼。

中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418次访问,全刊已有7340809次访问